迎接凉爽:认识中国的“立秋”风俗

你好!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有趣的中国节气——立秋

  • 立秋 (Lìqiū) 是中文名字。“立” (Lì) 的意思是“开始”,“ (Qiū)” 就是秋天。所以,“立秋”就是秋天开始的日子

  • 它通常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左右。虽然立秋到了,但天气可能还是很热,不会立刻变凉。中国人常说“秋老虎”,意思是刚入秋时,天气像老虎一样还很凶猛(炎热)。

为什么立秋重要呢?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,季节变化非常重要,人们会根据节气(一年24个特殊日子)来安排生活和农事。立秋标志着夏天结束,秋天开始,意味着收获的季节快要来了!

在立秋这天,中国各地有很多有趣的风俗习惯:

1. 贴秋膘 (Tiē qiū biāo) - “贴秋天的肉膘”

  • 意思: 夏天天气太热,很多人胃口不好,可能会瘦一点。立秋到了,天气要变凉快了,人们觉得应该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,特别是,把夏天瘦掉的体重补回来,让身体更强壮,准备过冬。这就叫“贴秋膘”。

  • 做什么: 在北方(中国北部),立秋这天,很多人会大吃一顿肉!常见的菜有:

    • 红烧肉 (Hóngshāo ròu): 用酱油、糖等炖煮的五花肉,颜色红亮,味道又香又甜。

    • 炖肘子 (Dùn zhǒuzi): 炖煮的猪肘子,肉很软很香。

    •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高高兴兴地吃这些美味的肉菜。

2. 啃秋 (Kěn qiū) - “啃秋天”

  • 意思: 在南方(中国南部),特别是长江流域一带,流行在立秋这天“啃秋”。主要是吃西瓜或者其他瓜果(比如香瓜)。

  • 为什么:

    • 人们相信立秋吃瓜,可以消除夏天积在身体里的热气,不容易在秋天生病(比如长痱子)。

    • 西瓜是夏天的水果,立秋吃西瓜,也象征着和炎热的夏天说再见,欢迎凉爽的秋天。

  • 做什么: 人们会买一个西瓜,全家人一起切开,开心地“啃”着吃。有的地方也叫“咬秋”。

3. 晒秋 (Shài qiū) - “晒秋天”

  • 意思: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!立秋之后,很多农作物(如辣椒、玉米、南瓜、稻谷)成熟了。农民需要趁着好天气,把收获的东西晒干,这样才好储存(放很久)过冬。

  • 做什么: 在乡村,尤其是山区(比如江西婺源的篁岭村),农民会把红色的辣椒、黄色的玉米粒、橙色的南瓜片等等,铺在房前屋后、屋顶、架子上晾晒。阳光下,五颜六色的农作物组成非常漂亮壮观的图画,这就是有名的“晒秋”景象。它代表了丰收的喜悦。

4. 秤人 (Chèng rén) - “称体重”

  • 意思: 这是一个比较老的风俗,现在不太常见了,但很有意思。在立秋这天,有些地方(特别是过去)会用大秤来给小孩子称体重。

  • 为什么: 夏天太热,孩子可能吃不好,容易变瘦。立秋称体重,是为了看看孩子经过一个夏天瘦了多少。知道了体重变化,大人就能在秋天更好地给孩子补充营养(贴秋膘),让孩子长得更健康强壮。

5. 戴楸叶/梧桐叶 (Dài qiū yè / Wútóng yè) - “戴楸树叶/梧桐树叶”

  • 意思: 这也是一个古老的习惯。立秋这天,有些人会采摘楸树梧桐树的叶子。

  • 做什么: 把叶子剪成花朵或其他漂亮的形状,然后插在头发上或戴在身上

  • 为什么: 主要是为了好看,应和秋天的景色(树叶开始变黄)。同时,“楸”和“秋”字发音很像(都读 Qiū),人们觉得戴楸树叶可以带来好运,保佑秋天平安健康。

需要注意什么? (农民的经验)

  • 农民伯伯们很关注立秋这天的天气。他们不喜欢立秋这天下雨,尤其不喜欢打雷。有句老话说:“雷打秋,冬半收 (Léi dǎ qiū, dōng bàn shōu)”。意思是如果立秋这天打雷,预示着冬天的收成可能会不好(只有一半)。

总结一下

立秋是中国重要的节气,它告诉我们:秋天开始了!虽然天气可能还热,但人们已经开始为凉爽的秋天和丰收做准备。主要的风俗有:

  • 北方人: 吃肉“贴秋膘”,让身体更强壮。

  • 南方人: 吃瓜“啃秋”,告别夏天,迎接凉爽。

  • 农民: 忙着“晒秋”,晾晒丰收的果实。

  • 还有一些有趣的小习惯:称体重、戴树叶,都是为了健康和好运。

这些风俗习惯体现了中国人顺应自然、注重健康、庆祝丰收的传统智慧。如果你在立秋时来到中国,不妨也尝尝美味的红烧肉或甜甜的西瓜,感受一下这个特别的节气吧!


地址: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151号

黑龙江滨才学院

黑ICP备15002468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