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更新时间:2025-04-09 07:45:43 点击次数:662 次
考察细节类题型的解题技巧
先找选项中的共同点,快速浏览全文查找重点:选项中常常有同样的主体词语或短语,这些词语或短语常常是短文的主题,需要辨析的是各选项不同的细节部分。
带着这些细节去文中找对应的句子,看到相关的内容就把整句话标记出来,分析对应选项,然后进行排除或确定。
HSK5级真题练习
请选择与试题内容一致的一项
1. 中国古代交通不便,人们一旦分离便很难再聚,所以送别时难免依依不舍。因为“柳”与“留”发音相近,古人便折柳相赠,以表难舍之情。李白诗中“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”这句话正是这一习俗的写照。
A柳树的种植范围广
B折柳送别的习俗起源于唐代
C折柳送别是中国古时的传统
D李白的诗主要描写相聚的情景
答案 C
“中国古代……人们一旦分离……送别时难免依依不舍。因为……古人便折柳相赠,以表难舍之情。”所以,折柳送别是中国古时的传统,C正确。李白诗中“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”这句话表达的是分别,不是相聚。D可以排除。A、B都没有提到,可以排除。
2. 陕西历史博物馆由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组成,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。博物馆内收藏了上至远古时期、下至19世纪中叶的37万余件文物。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陕西省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,被誉为“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”。
A陕西历史博物馆建于19世纪
B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面积很小
C陕西历史博物馆现代藏品居多
D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陕西文化的象征。
答案 D
由“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陕西省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”可知D正确。
“博物馆内收藏……19世纪中叶的……文物。”,说的是文物,不是博物馆建立的时间。排除A。根据“陕西历史博物馆由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组成,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”可知,面积很大。排除B。“博物馆内收藏了上至远古时期、下至19世纪中叶的……文物”,文物有“远古”的,也有“现代”的,不知道哪个年代藏品更多。排除C。
3. 蚂蚁的体型极小,可力气却大得惊人。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物体,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举起超过他自身体重三倍的东西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蚂蚁的力气比人的大多了。
A蚂蚁的寿命较长
B蚂蚁的力气很大
C蚂蚁的四肢发达
D蚂蚁的体重是人的1/400
答案 B
“蚂蚁的体型极小,可力气却大得惊人。”B正确。
“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物体”是说物体的重量是蚂蚁的体重的400倍,跟人没有关系,D排除。A、C都没有提到,可排除。
4.说到大海,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蓝色。不过千万别弄错,纯净的海水其实是无色的,只有在阳光的照耀下才呈现蓝色。这是因为阳光中的黄、橙、红等长波光射入海水后,会逐渐被海水吸收,而波长较短的蓝光遇到海水分子后,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,海水越深,被散射和反射的蓝光就越多,所以,大海看上去总是蓝色的。
A蓝光不易被海水吸收
B红光只能到达海水表面
C海水的颜色由长波光决定
D海水对橙色光的反射作用强
答案 A
“阳光中的黄、橙、红等……会逐渐被海水吸收,而……蓝光……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”,可以知道蓝光跟别 的光不同,不容易被海水吸收。A正确。
“阳光中的红……射入海水后”,红光到了海水里面,不是只能到达表面。排除B。“波长较短的蓝光遇到海水分子后,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……大海看上去总是蓝色的。”,所以海水的颜色是由短波光的蓝光决定的。排除 C。“阳光中的橙……会逐渐被海水吸收”,不是反射。D也可排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