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字句

更新时间:2025-03-07 07:46:14 点击次数:596 次

1. 基本结构

“被”字句的基本结构为:

复制

主语(受事) + 被 + 施事 + 动词 + 其他成分
  • 主语:动作的承受者(通常是被动的一方)。

  • :表示被动关系的标志词。

  • 施事:动作的执行者(可以省略)。

  • 动词:表示动作。

  • 其他成分:如补语、宾语等,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或状态。


2. 使用条件

使用“被”字句需满足以下条件:

  1. 主语是受事: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。

  2. 动词有处置性:动词通常表示对主语有影响或结果的动作。

  3. 强调被动意义:句子强调主语受到某种动作的影响或结果。


3. 例句

  • 基本例句

    • 书被(他)拿走了。

    • 杯子被(我)打碎了。

  • 带补语

    • 房间被(她)打扫干净了。

    • 作业被(我)做完了。

  • 带宾语

    • 礼物被(我)送给了朋友。

    • 信被(他)寄出去了。


4. 注意事项

  1. 施事可省略:如果施事不明确或不重要,可以省略“被”后的施事。

    • 例如:书被拿走了。(不需要说明是谁拿的)

  2. 动词后通常有结果:动词后常带补语或动态助词“了”表示动作完成。

    • 例如:杯子被打碎了。(“碎”是结果补语)

  3. 否定形式:否定词“没”或“没有”放在“被”前。

    • 例如:书没被拿走。

    • 例如:杯子没有被打破。


5. 常见错误

  • 动词后缺少结果成分

    • 错误:书被拿。

    • 正确:书被拿走了。

  • 误用“被”字句

    • 错误:我被吃饭了。(“吃”不是对“我”有影响的动作)

    • 正确:饭被吃完了。


6. “被”字句与“把”字句的区别

“被”字句“把”字句
强调动作的承受者(受事)。强调动作的执行者(施事)。
主语是受事。主语是施事。
结构:受事 + 被 + 施事 + 动词 + 其他结构:施事 + 把 + 受事 + 动词 + 其他
  • 例如:

    • 被字句:书被(他)拿走了。(强调“书”被拿走)

    • 把字句:他把书拿走了。(强调“他”做了什么)


7. 练习

  1. 用“被”字句改写句子:

    • 他打碎了杯子。

    • 我吃完了饭。

  2. 判断句子是否正确,并改正错误:

    • 书被拿了。

    • 我被看电影了。


8. 答案

  1. 改写句子:

    • 杯子被(他)打碎了。

    • 饭被(我)吃完了。

  2. 判断并改正:

    • 错误:书被拿了。 → 正确:书被拿走了。

    • 错误:我被看电影了。 → 正确:电影被我看完了。


电话咨询

+86-451-87551939

+86-451-86205409

在线咨询
预约课程

预约课程

关注微信

扫码添加微信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