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耄耋耆耈”该怎么读?很多人只认识“耄耋”,却不知“耆耈”

更新时间:2024-03-08 09:55:02 点击次数:886 次

我国与古埃及、古巴比伦、古印度、被称为“四大文明古国”,而其中文化没有断流、一直传承下来的,只有我们华夏文明。

汉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,已流传几千年。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,很多字体和汉字已经很少用到,但偶尔还是会出现在视野中,并由此闹出笑话。

由于汉字数量庞大,且又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,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,经常会遇到不认识、读错字的情况。

上学的时候,我们那经常盛行一句话:“贵州人生得尖,认字认半边”。

其实,这方法不止贵州人用,其他省份的人也常用。

接下来,我们就来看看这几个字到底难在哪,为什么容易读错?

“耄耋耆耈”,虽然看上去四个字像成语,但其实不是。它是由“耄耋”和“耆耈”两个词语组成的短语。


“耄”读“mào”,四声。出自《礼记·曲礼》:“七十曰老,而传;八十、九十曰耄”。指七十至九十岁的老人,也有“七十曰耄”的说法。

“耋”字的发音为“dié”。出自《周易·离卦第三十·九三》:“日昃之离,不鼓缶而歌,则大耋之嗟。”

意思是说:太阳下山的时候,垂挂在西边的天上,此时如果不敲响瓦缶,唱起歌谣,那么必将产生老暮穷途的嗟叹。

所以“耋”的意思引申为“年老”,也是指七、八十岁的老人。

所谓“耄耋”,是指八十岁至九十岁的老人,人们常说的“耄耋之年”也是这个意思。

“耆”读“qí”,二声。指六十岁的老人,现在泛指老人。

“耈”读音为“gǒu”,又通“耇”,指年老长寿。

这两个字意思独立,组合之后又有新的含义。“耆耈”,指的是年高德重的人。

看到这里,大家可能会疑惑,为什么“耄”,本来指七十至九十岁的人,和“耋”字组合以后,又指的八十岁至九十岁的人呢?

其实,这是由于汉字的时代更迭而来。



他们把人的一生分为九个阶段,并用垂髫、总角、豆蔻、及笄、知天命、花甲、古稀、耄耋、期颐代称。

原来“耆”字代表的六十岁,和“耄”字代表的七十岁,逐渐被“花甲”和“古稀”取代。

后来,因为有了“古稀”和“花甲”,“耄耋”也就多用于指八九十岁的老人,这样区分更清楚,也更容易记忆。
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知道“耄耋”,却不认识“耆耈”的原因。

或许,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不认识、读错字顶多闹个笑话,脸上无光。

可对于像陈果教授那样的公众人物就不一样了,不同的意思,意味着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。

那么,为什么很多人会像陈果教授一样,把“耄耋”读成“毛至”呢?

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知识储备的欠缺,另外就是古今发音的不同。

很多时候,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,会习以为常的用现在的发音去猜测,实际上古代发音有很多不同,所以大家才会经常闹笑话。

除了“耄耋耆耈”这四个字相类似的词组,还有“魑魅魍魉”、“螽蟁蟊蠹”、“鸱鸮鸺鹠”,我们也经常会读错。

 

电话咨询

+86-451-87551939

+86-451-86205409

在线咨询
预约课程

预约课程

关注微信

扫码添加微信

返回顶部